close
丁斌煌


更多NOW健康報道
▸眩暈症為什麼會産生? 網友常見5大眩暈問題1次解答
▸深部腦電極刺激憂併發症 非侵入式可望逆轉帕金森氏症


陳逸川醫師進一步申明,至於全焦段則是近年來新式的人工水晶體,改良了延焦段的小弱點,從近、中到遠距離的點跟點之間都能看得清楚,且能改善高度近視、遠視和散光等幾近所有的目力問題,是所有人工水晶體之中,患者使用的對勁度最高。


而延焦段則因為與前述成像道理不同,除了「核心」以外,還能看得清楚核心和核心之間的「焦段」,主要是遠距離到中距離都看得清楚,但40公分之內的近距離仍需配戴約200度的老花眼鏡。


陳逸川醫師舉例說明,人工水晶體大致可分為單焦點、多核心、延核心和全焦段,單核心一般能看清晰6公尺左右的遠方,然則在50至60公分擺佈的中距離或以下,就需要老花眼鏡的輔助;多核心能看清晰遠、中、近距離,瑕玷是夜間容易有眩光問題,不合適通勤族或仍會需要在夜間開車的人。


另外,若有75度以上散光的人,在選擇上述高階人工水晶體以後,還能搭配抗散光功能,讓術後目力更好,不過陳逸川醫師認為,預防勝於醫治,民眾免不了會利用3C,能拿遠一點就不要靠眼睛太近,也應避免在昏暗處盯著螢幕,因為瞳孔在幽暗處會放大,接收更多藍光,恐增加白內障的罹患風險。

近期這波疫情在家遠距上班上課使用3C加倍頻仍,每天緊盯螢幕超過10小時以上大有人在,眼科醫師陳逸川提示,民眾居家防疫應留神勿用眼過度,尤其高度近視族群,更是核性白內障的高風險群。

【NOW健康 林郁敏/台北報道】3C產品的藍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,很多眼科醫師考察到,現代人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之下,白內障罹患者的春秋層有下落的趨勢,以往好發族群在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,如今年齒已不是罹病的絕對身分。



陳逸川醫師指出,臨床經驗發現,核性白內障患者大都有高度近視,他們會忽然感到近視度數在短時間內飆升,早期不知道自己罹患白內障,有些人會以為是眼睛疲勞,若一段時候沒有改良,他們會去配一副新的眼鏡,過一陣子感覺新眼鏡仍是沒法改善目力恍惚的問題,檢查才發現是罹患白內障。


一旦發現白內障,只能以手術體式格局解決目力問題,陳逸川醫師表示,目下當今的超音波乳化術已進展到微創術式,傷口僅約0.2公分,在局部麻醉下,便可將白內障吸取出,並植入事前選擇的人工水晶體,而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,除健保給付名目之外,若患者的視網膜健康,還有很多能改善近視、老花、遠視和散光的高階人工水晶體,可視需求、生涯習慣和預舉動當作選擇,術後的視覺品質乃至會比罹病前更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nnnev8466fi 的頭像
    mannnev8466fi

    meyerbarbarma

    mannnev8466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